• 咨询电话: 023-62563400
  • 招生专业: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 工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 学院官网 http://jxgc.cqut.edu.cn/

机械工程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机械工程学科始建于1950年4月,是学校最早筹划建设的2个学科之一,于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学科是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也是重庆理工大学“十三五”优先发展的2个特色学科群之一。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工业工程4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特色专业,是学校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被评为重庆市首批“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6年被评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12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工业工程专业2013被评为校级优势专业。

学院建有“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高端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重庆高校市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时栅传感及先进检测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高创机器人研究院”等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拥有教职工120人,其中教授25人,硕士生导师4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1名,“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柔性引进了长江学者赵万华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研究能力强的开放型师资队伍。拥有“力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高性能齿轮先进制造技术及传动系统”等重庆市创新团队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449人,各类研究生222人。结合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需求,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为抓手,与世界著名的德国KUKA机器人公司、德国FESTO公司,以及长安汽车、麦格纳-卡斯马、威马农机、海尔电器等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四年来,我院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重要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每年均有学生获得全额奖学金赴日本山口大学、宫崎大学和韩国全南大学等攻读硕(博)士学位。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社会好评,近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3%以上。

学院的特色介绍

机械工程学院是在1940年建立的枪械制造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办学单位。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不断发展,形成了集机、电、测控及管理技术于一体、整体实力较强、办学较为齐全的综合性专业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教授25人,硕士生导师4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和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巴渝学者等8人。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工业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被评为重庆市特色专业。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近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等20余项。

学院面向国家和地区的战略需求,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和军民融合,在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领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时栅微纳位移传感技术、特种曲面零件数字化制造技术、山地丘陵智能农业机械等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发明了全新原理的精密时栅位移传感器,解决了国防领域的若干重大需求,实现了原创发明成果向产品化产业化的成功转化,为我国精密数控领域增加一项重要的自主核心关键技术;纳米时栅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纳米测量领域形成一定国际影响。研究开发的螺旋锥齿轮设计制造检测成套技术获得了齿轮行业广泛应用,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研究开发的复杂曲面数控磨削加工技术,解决了汽轮机叶片、船用螺旋桨、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精密加工难题,为高档数控机床研发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

为适应国家向制造强国转变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学院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作为未来建设和发展重点,组建了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领衔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以来自韩国KAIST的国际知名机器人专家领衔的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以学院建设的重庆高校市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重庆高创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支撑,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科学研究领军高地、社会服务创新窗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